7月5日,建筑工程学院的“文明筑绿 青春力行”绿色发展倡导团在江北区展开了一场由旧物与绿意编织的环保盛宴,从晨光熹微延续到夕阳西下。两场围绕垃圾分类与旧物回收的活动,像两颗绿色种子,在居民心里播下了垃圾分类资源循环的新认知。
上午8点,团员们分组前往集市采购新鲜蔬菜,为江大石坝首创、华润、东原、下五村四点“以书换蔬”活动积极做着准备工作。每一组80元活动基金化作“兑换密码”,居民可凭旧书或可回收旧物,按照1:1比例兑换新鲜蔬菜。几本旧书就能兑换新鲜蔬菜,既让闲置旧书有了新价值,也能够更好的吸引居民们参与活动,送去关怀。

这边以书换蔬即使热闹,那边居民调研、可回收资源回收也没闲着。志愿者们像社区里的“暖心观察员”,一边和居民拉着家常,一边悄悄记下大家的需求;跟着住户们寻出压箱底的旧物,耐心听那些藏在物件里的故事,就这么不着痕迹地,把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的事儿,酿成了街坊邻里日常里的一部分。为后续优化社区服务、深化环保宣传积累一手素材。可回收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同步进行,规范分类、高效回收,助力资源循环利用。

下午2点,大石坝首创、华润、东原、下五村分片“开张”环保集市。工作人员聚焦垃圾分类宣传,通过定点摆摊、流动讲解等方式,向居民普及分类知识,动员参与现场定点回收。志愿者变“分类百科”,手把手教、举例子讲,把枯燥知识变得好懂又有趣。


定点回收不仅解决了居民“旧物不知往哪送”的难题,更通过面对面交流强化了分类意识。当夕阳为横幅镀上金边时,各站点已回收各类可回收物百余件,调研笔记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居民的建议与故事。定期开展回收活动,把回收点设到家门口,居民才真能感受到“环保不是远事,就在日常里”。
两场活动串联起资源回收、理念传播与社区服务,以 “旧物循环” 为切口,让垃圾分类从 “理念认知” 迈向 “实践参与”。就像带教老师说的:“环保不是喊口号,是让每个人都能在举手投足间,看见资源的价值,感受生活的温度。”